close

29歲,第二個孩子出生,幾乎百分百的時間都投入在育兒上,兩個孩子相差兩歲,那段全職投入照顧嬰幼兒的日子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的部分是耳鳴、長針眼、貧血、昏眩、營養不良、蕁麻疹、小孩則是異位性皮膚炎、脹氣、淺胃常嘔吐、細支氣管炎,像噩夢一般的日子,還好一切都熬過去了。)

當時和先生討論後決定將投資方式由中短期賺取價差的模式改為長期的存股模式,迄今存股滿10年,去年第四季全數獲利了結,每年的配股配息加上價差的獲利金額,幾乎等同於領回離開職場期間的年薪,我感謝自己在年輕時花時間累積自己理財方面的知識,感謝先生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可以讓我全心投入育兒,也感謝年輕時在股市的碰撞,讓自己有能力調整各階段的投資模式,使我賺到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經濟上的無虞。

(但是事實上前6年很難熬,每年只有配股配息入帳,但是帳面上的投資報酬率還是負的。)

存股的方式是只買不賣連續9年,每年存下先生年薪的1/3再加上每年配發的現金股息做為次年每年一次的定期投資資金,投資的標的原則上都是傳產的龍頭股或是該產業的獲利王,每年的殖利率在6%-7%,投入的時間點我個人研究過在每年的3-4月或是10-11月可以買到較好的價位,一筆資金批次投入,間隔約1-2週。

接著就是漫長的等待和每年紀律的投入,原則上每年只在預計投入資金當月才會開看盤軟體選擇投資標的或是持續低價買進手上已持有投資標的的股票。

(若有配發股票的個股,每年的平均股價會逐年下降,通常也會是存股族的好標的)

今年開始,有新的理財規畫,主要是因為孩子已經10Y和12Y,10Y的弟弟目前小四申請自學,需要投入養育孩子的時間可以減少為30-50%,個人可以運用的時間較為充裕,因此可以安排自學英文、閱讀、運動和研究投資理財。

投資仍然以我最為熟悉的台股為主,但大原則還是以每年進出場一次為主,選擇的投資標的需要在平日做功課,我個人常使用的觀察指標是大盤指數大跌當天抗跌的個股,然後針對此個股進行基本面的檢視,檢視的項目包含:毛利率大於20%、歷年每季的EPS無負值、日成交量大於500張、董監和外資持股不可偏低(低於10%不考慮)、每年穩定配發股利股息、融資比例不可高於5%,原則上透過以上篩檢後還可以被保留下來的個股幾乎只剩1-2檔。

接著,只需要針對篩選後的少數幾檔個股做持續的追蹤和觀察,觀察指標需同時考慮到技術面,最好的投資標的是股價接近月線,但是線圖是向上的趨勢,大方向確定後,就是進場的價位和時間點,這時我會觀察每個月外資的籌碼變化,原則上外資買多賣少後勢漲幅可期,接著是追蹤日K的變化,日K小於20是最佳買點,日K大於80是波段的賣點,若此時外資手上的持股依然維持買多賣少,很有可能只是暫時的漲多回檔整理,可以考慮持續持股觀察。

我同意夏韻芬說的投資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得小心謹慎,該做的功課、該評估的風險、該端正的心態一項都不可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innach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